在战国七雄争霸的乱世中,赵国堪称是秦始皇统一道路上最强劲的对手。这个北方强国在赵武灵王推行\"胡服骑射\"军事改革后,军事实力突飞猛进,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。赵国名将如云,从老成持重的廉颇到智勇双全的赵奢,都曾让秦军吃尽苦头。即便在赵国疆土日蹙、国势衰微之际,仍涌现出一位令秦军闻风丧胆的绝世名将——李牧。
李牧所处的时代,正是赵国最危难的时期。长平一役,赵国45万精锐尽丧白起之手,元气大伤。名将廉颇因谗言去国,朝中无人。强秦虎视眈眈,连弱小的燕国也趁火打劫,屡犯赵境。在这生死存亡之际,原本镇守雁门关的李牧临危受命,被调往西部前线抵御秦军。
在雁门任上,李牧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。他采取\"以逸待劳\"的防御策略,数年间不与匈奴正面交锋,既保存了军力,又避免了百姓遭劫。但这种稳健的战术却被朝中大臣误解为怯战,导致李牧一度被罢官。继任者急于建功,贸然出击却损兵折将,赵王这才重新起用李牧。复职后的李牧继续执行防御政策,暗中却加紧练兵备战。他精心设计诱敌之计,先以牲畜为饵引诱匈奴,再佯败退兵。当匈奴单于率主力来犯时,李牧早已布下天罗地网,一战歼灭十余万敌军,使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。
展开剩余49%转战中原后,李牧先东征燕国,连克两城。后因秦军压境,又被紧急调往西线。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,李牧运筹帷幄,在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师。三年后的番吾之战,再挫秦军锐气。接连的胜利让秦王政意识到,要灭赵必先除李牧。
于是秦国双管齐下:一面派出头号大将王翦,一面实施拿手的反间计。奸臣郭开受秦国重金收买,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谋反。昏聩的赵王中计夺权,李牧拒不交出兵权,竟被秘密处死。这位一代名将的冤死,直接导致赵国灭亡——三个月后王翦攻破邯郸,赵王被俘。
李牧之死,实乃战国史上最令人扼腕的悲剧。他不仅是赵国最后的屏障,更是当时唯一能阻挡秦军铁骑的名将。若非奸臣谗言,以李牧之能,必能延缓甚至改变秦灭六国的进程。可惜历史没有如果,这位军事奇才的冤死,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扫清了最大障碍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平台大全,炒股配资公司,大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